這部電影反應很兩極,但我認為可以給它一個機會,畢竟喜不喜歡、好不好看這種事很主觀。
《前言》
要到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我,真可說是一波三折。排了長長的隊伍,到我買票的時候,工作人員跟我說票全賣完了。但不死心的我,隔天一樣衝到電影院,非給它看到不可,因為對於這部電影,我內心是滿滿的期待。
廢話不多說,進入正題。
演員陣容不用多做介紹,大家都相當熟悉,由大家的老公孔劉,飾演前情報局特務「閔基憲」;朴寶劍則是飾演擁有永生的複製人「徐福」。《永生戰》導演是曾執導《建築學概論》的導演李勇周。劇情從閔基憲因為罹患癌症已經病入膏肓,醫生直接宣布最長生命不超過一年,甚至可能不到六個月時間。這時候卻被前情報局長官給指派了一個祕密任務,就是要保護擁有永生的複製人徐福。徐福身上擁有永生技術,也就是說透過他的細胞,可以治癒疾病。為了讓閔基憲同意執行任務,情報局用徐福的血液骨髓臨床實驗來做利誘交換,承諾讓閔基憲有機會生命可以得以延續。
而在協助運送徐福的過程,原來情報局長官早已經跟美國政府勾結,一心要把徐福給除掉。同時在研究所這一邊,又有韓國大財團全力要搶奪徐福,想要透過他,來掌握人類生死趁機大賺一筆。閔基憲和徐福兩人從陌生到熟悉,原來閔基憲心裡一直有個結,在多年前自己的夥伴被情報局長官拿來當頂罪羔羊而死時,自己因為害怕而眼睜睜看著對方死亡。徐福除了有不死之身以外,在各方面包括情感、思考等,和一般人並無差異。但出生(被創造)以來每天反覆過著檢查、吃飯、檢查、吃飯的循環,他的一生似乎都是為了「其它」原因而被造,因此他一直思考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在哪裡。一個瀕死,另一個擁有永生,看似命運截然不同的兩個人,在面對生命中難處的時候,一樣都是那樣地脆弱。
孔劉飾演的「閔基憲」這個角色中,我很喜歡的一個特點是,劇本沒有過度美化。在電影裡「閔基憲」是一個有血有肉,會犯錯、會悔恨、會害怕,但仍努力的想要活下去。朴寶劍飾演的「徐福」則是雖然單純,但也有傷心、有憤怒,在知道自己的媽媽被殺害後,還是替她抱了仇,把研究員和財團會長給殺了。 閔基憲和徐福之間的互動,像是兄弟一般, 閔基憲看似像個哥哥,但很多時候卻反而是徐福默默的保護著他,也替他解開和克服了多年以來心中的坎。
戲中的關鍵大反派就是由趙宇鎮飾演的情報局長官。他誓死追殺徐福的理由是,美國政府認為,永生這項技術會加速人類的滅絕,因為有死亡,生命是有盡頭的,才會讓人們有努力的動力;但反之若人類有了永生,就會找不到生命意義,彷彿像喪屍一樣活著。僅僅就這一點,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,人類若是有了永生,世界運轉的機制恐怕會嚴重遭到破壞。但關鍵來了,這個長官從故事開始,就找人頂罪濫殺無辜,他背後要殺徐福的真正動機,只是用冠冕堂皇的藉口來作為包裝和掩飾,實則並非如此。也難怪基憲會說,「你們這種人永遠活著,才是地獄」。
《永生戰》探討的是人性的貪婪和醜陋,就像電影中財團會長狂妄的說,「我決定誰活誰死,這就像是神的權力」。故事尾聲,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徐福說,「我也想成為什麼,對某人成為是有什麼意義的」。這也可以呼應徐福一開始對基憲不斷丟出的問題,像是:「我為什麼要救你呢?」。沒有看到最後,當下我只是覺得徐福是在嗆基憲,但當看完整部電影,就可以知道,徐福是認真的在問基憲這個問題,因為他一直在找尋自己被造的原因。
也因為從來沒有被當真正的「人」對待過,在與基憲相處過程,徐福第一次感受到被真正關心,有人擔心著他,而不是僅被當作工具一樣。所以這時徐福才會在車上對著窗外感嘆「活著真好」,在海邊也才開始改稱基憲作「哥」。(在韓國會稱對方為哥或姐,表示關係較親近。)
在面對生死時讓人感到自己的渺小,也的確讓人感到恐懼。而人生中最公平的,就是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,正因為生命是有限的,所以是如此珍貴。科技技術的發展沒有好壞之分,壞的是人心背後的動機是什麼。
《人心比萬物都詭詐,壞到極處,誰能識透呢? ── 耶利米書 17:9》